小孩情緒控制訓練

吳四維醫師

當小孩想要達到某個目標卻沒有成功或者失去原本所擁有的東西時,都可能會產生情緒的反應,那是一種挫折與失落感,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,但如何成功的克服與處理這種憤怒的情緒,則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。每當孩子因為某件事情不如預期,可能是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或者是媽媽不想買玩具給他,可能就會大哭、摔東西,但並非每個小孩的反應都一樣,也不會有一種固定的處理模式適用於所有小孩,可能影響的因素有年齡、天生的氣質、身體的狀況、電視媒體或者父母親的教養方式等,畢竟要求小孩完全不生氣是不可能的,但隨著年紀增長學到更好的應對技巧,不論是以語言溝通或者內在心理調適,都會讓這樣的情緒與行為反應跟著減少,期待家長在處理小孩情緒發展的階段,能夠多傾聽小孩的想法且耐心處理,不要急著處罰或者命令他不要生氣,先鼓勵小孩表達想法,再解釋原因給小孩知道。

 

可能影響兒童情緒發展的因素:

發展年齡:

兒童情緒發展過程中,語言與認知能力為重要關鍵,在兒童有能力以語言表達其意思之前,多半會以情緒與行為的方式來表達困難,如亂摔東西或大聲哭鬧等,多數情況家長搞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所以只好用猜的;但三歲以後語言表達能力增加,應鼓勵小孩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提出要求,家長也應該以語言來與小孩討論,教導適當的處理方式,以後小孩在遇到憤怒或者挫折時,可以以相同的語言來安撫自己,進而減低憤怒的程度與減少不良的行為;所以在二歲之前,小孩的憤怒情緒多半需要觀察與猜測,儘量以減少刺激或者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處理其情緒問題,但三歲以後,隨著小孩的語言發展成熟,可以以語言來表達問題,相對也會減低情緒過度反應的機會。

天生氣質:

氣質是每個人出生之後所呈現的特殊風格與特質,隨著年紀的增加,氣質也會逐漸修正與調適成為我們長大後的個性,氣質並不是終其一生都不會變;小孩的氣質常被分成九個向度有活動量、規律性、趨避性、適應力、反應強度、情緒本質、堅持度、注意力分散度與敏感度,如果你的小孩討人喜歡、活動量不大、生活習慣規律、對食物與衣物不挑剔當然其遇到挫折的機會就低,多半家長可能覺得自己的小孩不太會生氣很好帶;但是如果是情緒反應負向、適應度低、對聲音與味道敏感度高、堅持度高且反應過大時,其發脾氣與憤怒的時間與頻率就會來的高,相對會讓家長感挫折,但其實遇到困難而生氣,反而有學習調適的機會,否則等到長大都沒有處理憤怒的經驗反而不好,現代很多青年常被稱為草莓族,多半因為父母親擔心小孩受傷害所以過度保護或者積極為小孩處理,反而讓小孩錯失學習處理情緒的機會;適當讓小孩跌一下,才會知道什麼叫做痛,但如何安撫自己的痛與怎樣避免再次跌倒才是小孩要學習的課題。

身體的狀況:

有發展遲緩、自閉症、過動症或者腦性麻痺的小孩,會比一般小孩的情緒發展來的慢,由於此類型小孩腦部發育原本就比較落後,所以遇到挫折與壓力時,表達能力不足與自我控制力不佳,常會造成情緒上更不穩定,所以處理上更需要耐心與技巧;如遇到自閉症小孩情緒暴怒時,除非有立即的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危險,應靜待他自己調適過去,不要硬要求他停止發脾氣,否則常會造成他情緒更難安撫且易出現攻擊行為;另外當小孩精神疲倦或身體不舒服時,都可能讓小孩的情緒變的難以相處,家長應冷靜觀察並給予小孩時間調適自己。

電視媒體的影響: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說觀看電視會影響小孩的情緒發展,每個節目都有他優點的地方,如果沒有適當監督當然可能學到很多不好的習慣,所以家長的陪伴觀看可能是比較好的方法,家長每天花一點時間陪小孩看電視,一方面可以培養彼此的關係,藉由互動增加語言表達能力,另一方面可以適當提醒與修正不好的言語與社交互動方式,會讓小孩學習到更多的社交技巧。

家長的教養方式:

家長多少都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小孩的情緒,但多半因為沒有耐心或者自己情緒不好容易導致處理失當;直接要求小孩不可以生氣或者不聽其解釋直接處罰,他可能覺得大人不公平,反而將敵意與憤怒轉嫁到大人身上,可能導致小孩的態度與價值觀偏差,讓他在青少年期更加叛逆,所以在處理小孩的憤怒情緒時,切記靜、沈著、不要受到他的操弄,只要秉持一貫的立場不變,給小孩一點時間調適。最好的教養方是就是身教,所謂言教不如身教,你自己對於憤怒的處理方式,絕對會影響小孩,也就是不要放任自己的情緒失控(大聲斥責),卻要小孩不可以生氣(放聲大哭)

 

在此提供關於處理兒童憤怒情緒的建議:

1:留意其情緒反應的源頭:所謂事出必有因,一個人不會莫名其妙發脾氣,但是是何原因可能就不是那麼容易判斷;若年紀尚小無法以語言表達時,多注意其情緒反應前事件,可能是玩具掉出來又撿不到或者想喝汽水又不敢說,也可能是肚子痛或者便秘、衣服讓他不舒服、環境太吵雜、疲倦等此有賴家長平日的觀察;若小孩有語言表達與陳述事情經過的能力,盡量以不批評的方式傾聽其想法,事後不論對錯,都應該肯定小孩的誠實與勇敢。

2:合併不適當行為時:如小孩手足爭吵中,可能不僅吵架還大打出手,這時除了瞭解憤怒的源頭之外,也要適當的聆聽彼此的說法,否則小孩會認為父母親不公平,但也要明確的告知他何為不被接受的行為,比如絕對不能有傷害自己、他人或者有破壞性的行為,你可以允許他哭泣、生氣的陳述其委屈,但一定要有一些回應,不要聽聽就算了,因為此時可能讓小孩覺得不公平或者不重視他,反而可能導致日後持續出現甚至更嚴重的行為偏差。

3:處理小孩情緒的技巧:

適當的轉移注意力,特別是對於三歲以下的幼兒,以其他有趣的東西吸引他,如玩個簡單的遊戲。以選擇取代命令,特別是三歲以上的幼童自主性提高,如果單以命令式的口吻,小孩常會拒絕,可以試著給予一些選擇而不要命令式的口吻。如果小孩很好動,傍晚適當的運動約半個小時,有助於夜間情緒的穩定,否則因為白天運動量不足,小孩晚上容易煩躁不安。每天花一些時間與小孩遊戲,一方面培養親子的感情,一方面小孩也比較不會故意亂發脾氣或者纏著大人不放。

4:父母的情緒管理:不論小孩有多大的行為與情緒反應,都不會立即影響到小孩未來的人格發展,除非有立即的傷害與危險,否則先冷靜觀察,推測小孩的情緒反應來源,給小孩一點時間構思與回應,家長處在憤怒與急迫中,說話常沒有經過思考,會導致小孩的自尊心受傷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gchild 的頭像
    wgchild

    為恭紀念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部落格

    wgchi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